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推荐
2018-01-26 15:31:52 | 来源:新知网 | 投稿:小柯 | 编辑:dations

原标题: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推荐

资料图。图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现场。杨艳敏摄

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(记者冯志军)“我快要退休了,但看着干了一辈子的文物修复工作没有理想的接班人,实在心有不甘……”甘肃省政协委员、甘肃省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专家赵莉2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忧心道,这是全国文博系统普遍面临的尴尬,国家必须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。

从事了一辈子纸质文物修复工作的赵莉,目前是甘肃省博物馆最后一名尚未退休的纸质文物修复专家。她在甘肃“两会”期间说,这项工作能让自己静下来,能坐得住、不浮躁,有时候看着一件破破烂烂的文物,经过几个月修复后重新展现在面前,因“第二次创作”而使得文物能得到保护,令她心里特别欣慰。

资料图。图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现场。杨艳敏摄

“不想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丢失了,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。”赵莉说,现在共事的还有她的两名学生,但由于还非常年轻,在文物修复方面的历练尚需时日。虽然国家文物局也会定期办培训班,但文物修复这项精细的工作,不是通过几次培训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
没有后备力量令人非常着急,这在全国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。赵莉分析说,为什么没有人?因为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,也不喜欢,会觉得很枯燥。这项工作得长时间戴上口罩“屏住呼吸”地进行,因为稍不小心,就有可能导致一块小纸屑没有了。

甘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,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。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,世界文化遗产7处,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31处。既有以敦煌莫高窟、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古代壁画,又有以汉明长城、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土遗址。

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以“小马拉大车”来形容基层文物保护面临的人才紧缺困境。她说,过去甘肃文物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费紧张,但随着国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,加之保护范围和深度的扩展,尽管现在经费也不“宽裕”,但后备人才紧缺才是文物保护的首要“燃眉之急”。

马玉萍表示,今年甘肃将狠抓人才队伍建设,通过多种途径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困境。包括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“金鼎工程”和各类专业培训,大力培养保护、管理和经营人才,通过委培、挂职、轮岗、交流等形式抓好岗位培训,不断提高文物系统的整体素质。(完)

tags:

上一篇  下一篇

相关:

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推荐

资料图。图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现场。杨艳敏摄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(记者冯志军)“我快要退休了,但看着干了一辈子的文物修复工作没有理想的接班人,实在心有不甘……”甘肃省政协委员、甘肃省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

甘肃临洮打造田园综合体 农民称“用睡懒觉的时间挣钱了” [快讯]

甘肃临洮县打造田园综合体,冬闲时节当地农民在家门口上班。图为农民正在大棚里育苗。张婧摄中新网兰州12月14日电(张婧)"以前冬闲时节早上九点多我们还在睡懒觉,即便早起来也没事可做。现在每天5点多就起床了,因为

“冬旱”甘肃局地迎降雪 部分高速通行受阻 [快讯]

图为12月13日傍晚,甘肃庆阳市境内迎来久违降雪。李超红摄中新网兰州12月14日电(记者冯志军)11月入冬以来鲜见降雪的甘肃大部,连日来局地出现降雪天气,此次降雪虽然量级不大,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燥现状,不过由

甘肃:让教育阳光照进贫困孩子的童年 [快讯]

隆冬时节,陇中黄土高原的大山里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学校修葺一新,温暖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。该校校长邵锦堂从教32年,见证了学校从破旧的小院落变为村里最漂亮建筑的过程。如今,不仅校舍焕然一新,

稀奇!大车行驶中爆胎 小车路过时“受惊”,安全气囊弹出! [快讯]

一辆重型仓栅式货车在行驶时,一辆小型客车从其左侧超车经过。岂料,小车在超车时,大车左侧一个轮胎突然爆胎,将小车上的右侧安全气囊给震弹了出来。12月12日,这事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境内的安江高速公路上

站长推荐: